目前分類:好書推薦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梅克爾傳.jpg

前幾天在同事的桌上看到「梅克爾傳」這本書感覺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很開心,而看到這本書就很難不跟我之前看的「為了活下去」(描述脫北者)這本書聯想在一起,對我來說這2本書都是在描述共產政權下的人民如何堅強的活著最後進入民主政治的過程,雖然身份和國家背景很不一樣,但感受很深,說認真的,我更想看到未來會有一本書寫著中國從共產國家走到民主政紿的過程。我其實並沒有政治立場,但我喜歡台灣的民主政治,雖然它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目前還行。

大學剛畢業那年,我因緣際會在美國舅舅的中國餐館打工換宿,那時舅舅自己在廚房教2位中國青年主廚(只大我1歲和2歲)和3位中南美洲籍的二廚,前台則是由舅媽負責,包含一位waitress和阿姨等級的busgirl,2人都是中國籍,那個年代台灣人去美國已經很普遍也很容易(像我那樣),但中國人去美國的限制相對還是困難很多,也因為這樣,我親耳聽了在中國有醫生資格的busgirl阿姨描述她是如何經歷下鄉勞動,後來又和老公用依親方式移民到美國的過程,也了解廚房其中一位師父當初如何經由人蛇集團偷渡到美國的過程,說出來都是血淚。

我一般是沒有在看偉人傳記的,當初會買「梅克爾傳」純粹是對於德國這樣的民主國家在東、西德統一之後確由東德的人來擔任總理還非常稱職覺得很好奇,所以才買了書,也是看了書後才意外把脫北者和我之前在美國對中國共產黨的所見所聞全部聯想再一起,然後更深刻體會民主自由的好。

因為東德和北韓的共產制度生活大部份的人都可以從書或戲劇中略之一二,我這邊就從我之前親耳聽到的中國共產制度說明一下,那位阿姨說和他老公都是有醫生資格的人,但只能配合國家下鄉勞動,男生女生分開睡通舖,木板床一整排,木板和木板之間縫細很大,晚上很冷,在那期間左右真的也有所謂的糧票、布票制度,為了控管人口移動,相關票據依戶籍登記人數配發,買東西要有票和錢才能買,缺一不可,後來阿姨因為有嫁到美國的妹妹可以辦依親,雖然2夫妻英文不好,在中國的醫學背景在美國也不能用,但也栽培了2個很會讀書的孩子,假日也會來餐館打工幫忙賺錢非常上進。廚房的主廚則是17、8歲就跟著親友透過人蛇集團坐船偷渡到墨西哥邊境,然後再從墨西哥用走的走到美國,在船上為了躲避查輯每個人都被放在桶子裡,到外海才能呼吸新鮮空氣,很多人在船上就死了,主廚也是下船時在海邊親手埋葬了自己的親友然後跟著其他的人到美國之後從打黑工開始做起,我的舅舅也算做善事,就這樣一邊教他英文一邊幫他辦綠卡,在我回台灣之後沒多久主廚就拿到綠卡了,後來他也在美國結婚開了小店很美滿。

我沒有政治立場,那個時候阿姨的兒子曾經問我,台灣那麼好為什麼會想要跟大陸統一,我當時不曉得如何回答,我現在則和他有一樣的疑問,我之前從來沒有考慮過去中國旅遊或工作,現在也是一樣,我其實不覺得那一種政治制度是最完美最好,我只是希望我可以在能自由思想自由活動的地方好好待著而已。

文章標籤

Nik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jpg

因為防疫險的關係,這2年金融業的狀況就像坐上溜滑梯滑了一大下,好友見面剛好提到我所屬的集團中有2個子公司總經理即將退休的事,她說 :「這個時候退休也好,接下來的人將要面臨一場硬仗」,而我則回答她 : 「是嗎? 其實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將是全新的開始,危機就是轉機,就看下一個接任的長官如何把整個態勢再重新帶起來了。」然後好友默默的說,妳的水星果然在射手座,講話都充滿正向的能量。

好幾年前我曾經舉辦過一場中、高階主管講座,講者是一位金融科技背景的專家,那麼久之前的講座我竟然記得他說 : 「其實我們愈科學的人愈相信星座命理,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愈研究科學,愈難不去相信,那些在天空中遙遠的星星不會對每個人或每件事有所影響。」當時我只是工作人員聽了就過了,一直到最近因緣際會認識了會看星座命盤的朋友,我才發現占星學是一個蠻好認識自己的學術,雖然我沒有跟其他好友一樣花錢買書認真研究,但是聽聽Podcasts或YouTube平台的解析,我慢慢的渡過前一陣子的低潮,重拾了對生活的熱情,覺得有一定的幫助。

我覺得我應該跟大部份的人一樣,有空時也會看看星座解析,但都只是看過而已並沒有放在心上,這麼多年來除了知道自己的太陽星座在射手座,上升星座在處女座,其他的一直記不住也搞不清楚,常覺得那些資訊知道是又能怎樣。沒想到今年我一次遇到好幾位貴人朋友,他們不約而同跟我分享星座資訊,我也因為透過這些資訊更了解自己。我不是迷信的人,對於宗教也都抱著歡喜接受的態度,能透過多元的方式來認識自己收穫很多,星座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我個人覺得它和紫微斗術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只是解釋和應用的方法不同,單純聽聽Podcasts和好友閒睱時的解說和學習,雖然沒有慧根也受益良多了。

近期我無意間接觸到「道德經」,幾乎每天固定花時間聽講經,有好友覺得我的學習也太廣泛了,認真追究的話應該是因為我命盤3宮很強吧! 什麼都想學,也像「道德經」說的,這一世我剛好到了適合聽「道」的時機,我的福報到了。

我的星座命盤有好幾顆星落在天秤座,所以我是很重視人和的人,仔細想想從小到大我的人緣很好,都會是班上或社團小圈圈裡的成員,雖然說話很直,可是我有小圈圈其他同學保護所以沒有人會欺負我,反而常常會有想跟我套好關係的狀況,就算後來工作多年,待過不同的團隊或部門,同事們來來去去,我也都有不同時期的好朋友,連已離職的同事跟我也不會散都保持聯絡,現在想想非常有趣。就我目前學習到的認知,射手+天秤很強的人可能容易憂鬱,但我的冥王星在一宮,在各方面有起死回生的本能,所以遇到低谷能夠自然的面對再站起來,就化解了憂鬱的機率了。

以上這些都是我自己很片面的理解和學習,透過這些我更了解自己,也更能同理別人給予別人需要的幫助,覺得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很好。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PS.本人完全沒有學星相學,只有娛樂性質的聽分享,道德經也剛接觸,勿筆戰,謝謝。

文章標籤

Nik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外篇-旅記.jpg

最後還是決定寫下讀書心得,因為好書值得推薦。

這是天兵上班族媽媽第三次因為看書而被搭訕,前2次都是在誠品,這次則是在星巴克。為了等女兒補習班下課一起去逛街,等待時間就是看書的最佳時機,只是沒有想到我才剛點完咖啡坐下來準備閱讀, 就被座位旁的大男孩叫住了。

男孩 : 請問你喜歡看書嗎?

媽媽 : 是的,我喜歡看書。

男孩 : 我這裡有一本書希望可以推薦給您。

媽媽 : 你是作者嗎? (請不要懷疑,我真的是直接這樣問他)

男孩 : 是的,我是作者。這是一本小說,只是主角是我本人,這是我到各個國家的旅遊記錄,在台灣的分類是屬於小說,你可以先讀看看,如果覺得不錯可以買。

媽媽 : 怎麼會想出書呢? 因為有些機構有在培養作者。

男孩 : 因為我的作品得了獎,所以被邀請出書。我目前是從英國回台灣宣傳,已在英國定居一陣了,不過在台灣仍有親人。

媽媽 : 好啊。(直接拿起來讀,看完序與第一個章節)

媽媽 : 這是一本遊記,它很像作者簡媜寫過的一本書「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雖然是遊記,但主要是描述作者體會了國外教育文化對孩子的影響……。

媽媽 : 它的編輯方式很日式風格,我也有讀一些日本小說像落櫻繽紛(作者:宮部美幸,當時沒想起來作者的名字),我什麼類型的書都看。

男孩 : 它是我到各個國家真實人生體驗的記錄,不過是小說性質,只是我是主角……。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最後媽媽去買了這本書,而且看完了,現在來分享一下。

「旅記」-世界裂痕處 等你,它是一本小說,如作者說明是他在國外的遊歷與發生的故事,而且是真人真事,只是以小說的方式呈現。我感受到它訴說著一個大男孩在每個國家生活的真實體驗,並反應出這個時代年輕人更渴望與人能有深刻的情感連結,並自我查覺對於孤獨的感知、了解與享受。大男孩雖然在台灣只唸到高中,但文筆非常的好,善於著墨人物眼神、表情與情感互動的描述,他在日本、美國和歐洲都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內容也不斷的交錯其對於東西方不同文化的真實感觸與調適,尤其對於人物的思念,表達更是細膩到位。

書中印象最深的句子,「執著於生的人,最終便會想死,追求安穩的人,最終必會失去安穩,期盼自由之人,亦會失去自由」…「因為人有心,便會想要獨活」,這讓我想起周慕姿老師曾經說過,「人類的”不快樂”,都是來自於人際關係,所以人只要是群居動物,就會有”不快樂”…,要徹底擺脫”不快樂”就得獨居,但是完全獨居的生活,”快樂”也跟著”不快樂”一起消失了。」也讓我聯想到最近看過的動畫電影「Soul」,描述一個古老的靈魂發現原來生為人就是要去感受微風的吹撫、樹葉的飄落並且品嚐美味的食物,這麼簡單。

因為是小說我不方便劇透,也許這次回台對於大男孩也是一個契機,讓他回到出生地,重新觀察與體悟家鄉、親人與潮濕的空氣。生命就像大樹會長新芽一樣,暨然出生了就好好的活著,好好的感受我們可以感受的,也許過程很辛苦、很迷惑、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還是很徬徨,都沒有關係,因為只有流過眼淚我們才更能感受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文章標籤

Nik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認識了一些企業講師,其中有幾位除了是企業講師以外也寫書、主持廣播節目甚至作公益,其中在這二年和我接觸比較多的就是我今天要推薦好書「X計畫」的作者劉恭輔功夫老師,因為去年我參與了老師推廣的10X10教學微桌遊公益環島計畫,透過這個公益活動讓我深刻體會了全台灣各地充滿熱情的老師與醫療社福人員,他們無償提供幫助給我們的下一代及弱勢族群,也因為這個活動我認識一群職場達人,增廣見聞,學習很多。

說實話,我自己的閱讀習慣很隨性,只要不是太難的工具書籍我都可以接受,我喜歡流覽線上書城網站,通常會先看過書本的大綱介紹或先進行內容試閱我才會考慮是否下手,現在雖然認識這麼多作家講師,但如果書本主題我沒有興趣我還是不會買單。這次會想要推薦這本「X計畫」原因有點特別,因為自從劉老師出過「左思右想」桌遊書後他就被我貼了標籤,把老師寫的書歸類為工具書,這種書我有時也會認真看,還做筆記,但讀起來真的很辛苦,所以一開始知道老師要出新書時我沒有什麼特別感想,直到今年初志工們聚會,聽了老師聊到他寫這本書的初衷一時間讓我有點改觀,後來我又自己到書店翻了一下才發現,這本書根本是我喜歡的那種說故事體驗人生類型的書,只是加上老師的創意設計與說明,它讓我不再把人生的規劃書停留在與成功有約”(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那種高難度的成功哲學,而是能透過簡單的創意九式,跳脫傳統思維掌握自己的人生,內容沒有想像的那麼難,而且介紹的工具表單也超級簡單,我一下子就把它讀完了,收穫滿滿還想推薦給大家。

這本書原意是想給在職場工作一陣子還在思考自己下一步的上班族閱讀的,但書本裡分享的每個故事、情境、學習方法與簡易的表單檢視設計,我覺得也很適合給面臨選擇高中、高職或即將畢業找工作學子們,因為他自也正面對自己人生很重要的新階段,大家不訪也可以提供給孩子們參考看看。

一開始老師把X拆為左右二半,每個人學習或工作了一段時間通常都培養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但隨著時間的演進,舊的技能如果沒有改進或調整可能就會逐漸的被時代淘汰,從X的左上往右下走(A路線:目前的能力),他建議我們應該要培養第二個技能,從左下往右上走(B路線:未來的能力),這樣可以讓我們在第一個技能逐漸往下走或時代變遷的時候,通過第二技能的培養往上形成黃金交叉,最後變成一個V字型,讓自己每個階段都能有正式轉型的勝力人生。

說明X計劃的基本架構後,書中先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十年後我們都在從事現在無法想像的新工作,我們要如何面對充滿不確定的未來並且創造自己的未來呢? 功夫老師透過他自己的親身故事,提供發展人身第二條線(B路線)的九個原則,機會連結、簡單專注、改變原則、逆向思考、人脈合作、敏銳觀察、表達影響、好奇嘗試、思考邏輯,不只是單純的人生經驗分享,也提供真正的技巧與方法,讓讀者能有所依循,按表操課,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第二條線。

在九個原則中其中有幾項是我感受比較深且實際應用的部份,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是簡單專注,堅持一件事一百天,培養把一招練一百遍的毅力。找一件自己想持續做的事à找到能監督自己的人à設定分階段小目標à完成階段性目標就給自己獎勵à最後分享過程與心得。我還沒有很厲害馬上找到一件事就能貫徹一百天,但我加入了志工朋友魏美棻成立的社團坑自己五十DIG50計畫,自己挖坑自己跳,找一件事一年內至少做五十次,分享並記錄,現在還在努力繼續中,希望可以圓滿完成。第二個則是人脈合作,沒有慧根也要「會跟」,找到「饅頭」(Mentor)勝讀十年書,書中說明Mentor與貴人的差異,提供找Mentor的原則與方法,隨時記錄身邊的厲害角色,透過向他們學習來幫助自己。最後則是思考羅輯,找到事情背後的邏輯,不要盲目的學習,才能建立自己的思考架構完成各項任務,這裡特別提到〈刻意練習〉這本書,長時間的反覆練習並不必然會成功,專業選手與業餘選手最大的差別不在掌握技能的熟練程度,而在於是否掌握了思考架構,每一份工作、每一次任務、每次處理問題,其實都是一段非常精采的過程,但是到底我們能從這段過程當中體會多少結構,找到事情背後邏輯的能力,可以決定我們在人生階段的速度,決定能力高低的不是知識量,而是思考架構量。最後老師設計了一張人生成長發展地圖,每個人都可以透過人生成長的常見問題定期與自己對話,並善用人生成長設計工具完成自己每一個階段目標,非常實用。

大家都知道身教重於言教,雖然我只是一個上班族媽媽,但我發現透過閱讀及人脈交流,除了可以修正調整自己,也能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我並沒有要求孩子要大量閱讀,但我自己讀書,也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甚至推薦我讀過但也適合他們閱讀的書,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人腦學習已比不上AI人工智慧,也許學會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資訊吸收、處理、並利用對於孩子的未來更有幫助,「X計畫」這本書真的很棒,希望大家也會喜歡。

Nik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來推薦一本需要做重點標記的好書「大人學選擇」。

這次非常的幸運,我是在參加志工活動時幸運得到前三名而得到這本剛發行的作者簽名書,真的非常開心,當然也很快的就開讀起來。這本書雖以"選擇"為題感覺有點嚴肅,但實際閱讀之後發現,透過二位作者以幽默風趣的方式撰寫,再加上一則則的實際案例輔助分享,讓整本書讀起來非常輕鬆愉快而且還能很有收獲,甚至會有希望作者再寫續集的期望,非常奇妙。

我喜歡職涯發展單元中對高階主管「局」的解釋,雖然我在公司不是主管,但是工作內容因為跟各階層主管緊密相關,在旁觀察多年也有點心得,透過作者言簡易駭的分析,我在看完這個章節就立馬覺得應該提供給最近在職場遇到豬頭主管困擾的親友,多少讓他的工作心情能夠有所釋懷。

我和作者有個大致相同的經驗,就是在大學一畢業就去美國親戚家待了一陣子,雖然沒有把英文學的很好,但有認真的工作而且還幫家裏解除了當時的經濟負擔,也算嚐試了壯遊吧! 仔細想想當初其實是在逃避馬上要進入職場的選擇,可是也因禍得福,讓爸媽小小放心了一下。

所有單元裡最引發我共鳴的就是關於「人生伴侶選擇章節」中談到女生第一次到男朋友家該不該洗碗的解剖,我自己到現在都還常會跟未婚的女性朋友說,不要那麼頻繁的去男朋友家、不要去男朋友家過夜,如果真的要去吃飯,記得自己的身份是客人,不用搶著洗碗這件事。沒有想到作者把我最想跟她們講的話這麼完整而清楚的寫下來,我當然也要好好的推薦給那些好姊妹們看一看才行。

本書對於選擇「買房還是租房?」「 如何理財?是投資還是投機?」「 選擇創業」該具備的基本心態等都有很精僻的見解與分析,真的是非常適合各階段大人都能好好咀嚼的一本好書,推薦大家都去買一本好好研讀並珍藏~

Nik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這句話應該是所有媽媽最熟悉的了,尤其是現在大家都生的少,不管是第幾胎都是爸爸媽媽的心甘寶貝,也因為這樣坊間的育兒書籍、雜誌愈來愈多,令人眼花撩亂。

自己懷第一胎時也忍不住手養訂了二款雜誌「育兒生活」和「嬰兒與母親」,現在回想起來,因為是上班族,小朋友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和保姆在一起,幫助好像不大,而且2歲以下的育兒資訊其實範圍不大,所以內容很容易重複,所以我也沒有浪費看過的雜誌,後來全數都轉給了其她懷孕的朋友,還是有充份利用的。

對於對捷運、公車族媽媽來說,上、下班時間就是最好補充知識的時機了,我個人並不愛強調如何教出優秀、100分還是資優生這類的書籍,因為我覺得再怎麼說我和爸爸都不是天才,要真得能生的出資優生機率應該非常非常低,倒不如把孩子的品格教好比什麼都求第一名重要。

「養男育女調不同」

這本書是我個人很推薦的育兒書,已經出版快10年了,它的理論和實驗現在已經被廣泛的運用與推廣了,這本書的作者Leonard Sax是位醫生,透過20多年科學的實驗研究與醫學案例等,說明男孩與女孩天生在生理及心理上的大不同,書裡提到的小嬰兒實驗有一部份曾與discovery合作拍攝實驗過程(剛好看過一系列),透過書中許多實際發生的醫學研究結果,也能讓父母及老師可以更容易的面對和處理孩子的問題,甚至對於吸毒、同性戀、異性戀等青少年議題都有清楚的說明,只要你的孩子還在18歲以下,都很值得花時間讀一讀。

我之前才剛出售了一些二手媽媽書,只有這一本是我怎麼樣都捨不得送出手了的,甚至已經借出超過5次以上,都還是會想辦法收回來,所以就在這邊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的爸爸媽媽可以去買一本來喔。

書本就告訴你男孩、女孩「大腦不同、學習型態不同、情緒表達方式不同、教養方式當然應該不同」,而且不是只有人,其他的動物研究結果也幾乎一樣,剛好我自己也有一男一女二個寶貝,所以當年看到這本書第一時刻就是想好好的來研究一下不同在哪裏 ?

在1980年代,大部分的心理學家都堅持男、女不同是教養、文化上的差異,但今天發現原因正好相反,是因為男孩和女孩一出生就不同,使得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不同,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源自他們的大腦的設定不同。舉個實際案例,很多人覺得男孩喜歡玩汽車,女孩喜歡玩娃娃是是社會學習的結果,可是美國Concordia University協和大學針對一歲半還不懂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的幼童進行研究,卻發現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完具的偏號很堅定 ; 甚至另一個對九個月大的嬰兒進行觀察,也得到同樣的結果,男孩就喜歡球、火車、汽車,女孩就喜歡洋娃娃、嬰兒推車,只是女孩的偏號沒有男孩那麼強烈,各種各樣的研究和案例甚至發現就算是男同性戀裏的女性和女同性戀裏的男性都有很大的不同。

透過這本書我知道對於姊姊和弟弟遇到同樣的問題時,我該用什麼不同的方法可以對他們提供更好的協助,也了解社團活動可以大大的降低青少年孩子接觸毒品、酒精的機率,甚至可以用更科學的角度去協助孩子面對青少年時期的各種同儕人際問題,真的是很值得珍藏的一本好書。

Nik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