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這句話應該是所有媽媽最熟悉的了,尤其是現在大家都生的少,不管是第幾胎都是爸爸媽媽的心甘寶貝,也因為這樣坊間的育兒書籍、雜誌愈來愈多,令人眼花撩亂。
自己懷第一胎時也忍不住手養訂了二款雜誌「育兒生活」和「嬰兒與母親」,現在回想起來,因為是上班族,小朋友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和保姆在一起,幫助好像不大,而且2歲以下的育兒資訊其實範圍不大,所以內容很容易重複,所以我也沒有浪費看過的雜誌,後來全數都轉給了其她懷孕的朋友,還是有充份利用的。
對於對捷運、公車族媽媽來說,上、下班時間就是最好補充知識的時機了,我個人並不愛強調如何教出優秀、100分還是資優生這類的書籍,因為我覺得再怎麼說我和爸爸都不是天才,要真得能生的出資優生機率應該非常非常低,倒不如把孩子的品格教好比什麼都求第一名重要。
「養男育女調不同」
這本書是我個人很推薦的育兒書,已經出版快10年了,它的理論和實驗現在已經被廣泛的運用與推廣了,這本書的作者Leonard Sax是位醫生,透過20多年科學的實驗研究與醫學案例等,說明男孩與女孩天生在生理及心理上的大不同,書裡提到的小嬰兒實驗有一部份曾與discovery合作拍攝實驗過程(剛好看過一系列),透過書中許多實際發生的醫學研究結果,也能讓父母及老師可以更容易的面對和處理孩子的問題,甚至對於吸毒、同性戀、異性戀等青少年議題都有清楚的說明,只要你的孩子還在18歲以下,都很值得花時間讀一讀。
我之前才剛出售了一些二手媽媽書,只有這一本是我怎麼樣都捨不得送出手了的,甚至已經借出超過5次以上,都還是會想辦法收回來,所以就在這邊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的爸爸媽媽可以去買一本來喔。
書本就告訴你男孩、女孩「大腦不同、學習型態不同、情緒表達方式不同、教養方式當然應該不同」,而且不是只有人,其他的動物研究結果也幾乎一樣,剛好我自己也有一男一女二個寶貝,所以當年看到這本書第一時刻就是想好好的來研究一下不同在哪裏 ?
在1980年代,大部分的心理學家都堅持男、女不同是教養、文化上的差異,但今天發現原因正好相反,是因為男孩和女孩一出生就不同,使得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不同,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源自他們的大腦的設定不同。舉個實際案例,很多人覺得男孩喜歡玩汽車,女孩喜歡玩娃娃是是社會學習的結果,可是美國Concordia University協和大學針對一歲半還不懂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的幼童進行研究,卻發現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完具的偏號很堅定 ; 甚至另一個對九個月大的嬰兒進行觀察,也得到同樣的結果,男孩就喜歡球、火車、汽車,女孩就喜歡洋娃娃、嬰兒推車,只是女孩的偏號沒有男孩那麼強烈,各種各樣的研究和案例甚至發現就算是男同性戀裏的女性和女同性戀裏的男性都有很大的不同。
透過這本書我知道對於姊姊和弟弟遇到同樣的問題時,我該用什麼不同的方法可以對他們提供更好的協助,也了解社團活動可以大大的降低青少年孩子接觸毒品、酒精的機率,甚至可以用更科學的角度去協助孩子面對青少年時期的各種同儕人際問題,真的是很值得珍藏的一本好書。